全科专委会举办农村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论坛暨首届“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科技沙龙活动
2017年5月30日是我国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和服务,更好地了解科技工作者诉求和对科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浦东新区医学会根据浦东新区科协统一部署,围绕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围绕上海市社区卫生综合改革,于5月22日下午举行了农村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论坛,整个论坛活动持续2个半小时,8名基层科技工作者结合上海社区综改的工作体会、存在问题和困难、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奖励措施等进行广泛交流,并提出新医改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在全社区营造关心、关注、关爱“科技工作者”的良好氛围,提升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宣传活动的浓厚氛围,浦东医学会结合5.19“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宣传活动、卫生系统各属单位的微信工作群、各单位的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及时进行宣传,扩大活动的受益面和影响力。
本次活动要从“服务科技工作者”的高度出发,以一线科技工作者为主要对象,收集科技工作者的困难和呼声为主,坚持求真务实,敢于反映真实情况的工作要求,浦东医学会围绕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围绕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5月22日下午浦东新区医学会深入基层,在浦东新区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功能会议室举办了“农村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论坛”,邀请浦东新区各社区医疗机构的主任、分管副主任、医务科科长、全科团队长等100余人参加此次论坛,了解科技工作者在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上海市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存在问题及意见和建议。
围绕“国家科技工作者”活动主题,结合卫生系统特色和上海社区总改要求,精心设计主题,根据“不要回避矛盾、报喜不报忧,禁止凭空臆造、弄虚作假”原则,邀请基层科技工作者围绕主题进行广泛交流与探讨。具体主题为:在现医疗环境下,哪些问题制约、影响医疗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目前各级医疗机构创新工作的环境,包括上级主管部门是否关注创新想法和做法、单位是否提供相关保障、是否受到相关成果奖励、是否提供同行间的交流平台等问题进行广泛交流;实际工作中创新科研成果转换过程中面临哪些实际困难;最后对新医改有什么意见、建议和要求。
来自浦东新区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层科技工作者100余人参加,邀请了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惠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科技工作者8人参加论坛主讲。首先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介绍了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背景、具体做法;介绍浦东新区卫生系统科教行医工作;介绍了医疗科技工作者在业务创新、医学知识的发展上的重要性;鼓励在场基层科技工作者结合今天主题大胆发言。惠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上海市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第一批试点单位,介绍了惠南社区在社区综改中的经验,分享了一些瓶颈问题,主要是科技创新、服务创新、改革创新等方面理念不够和意识不够,在创新工作中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思维与能力培训;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陆副主任分享了“家庭医生守门能力与标化工作量的绩效评估模式”,提出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科技工作者创新服务相结合,在以标化工作量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中,加大创新服务的内容,用科技手段增加全科医生守门能力,加大扶持力度;芦潮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科长严晓萍从4个方面提出医疗体制创新改革工作中的重点工作是分级诊疗,目前存在问题包括分级诊疗制度体系不到位、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不到位、家庭医生能力不到位、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不到位,严科长提出需要提供更多的平台,加大科技工作者同行间的交流工作,将各类医疗机构以医疗联合体为单位,提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科技工作者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最后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长浦立琼介绍了该单位职工科技创新工作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成效,提出了基层科技工作者对于申请专利、专利转化等工作上存在欠缺,比如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先进操作法、先进科研成果如何申请专利保护,对申请专利后如何进行成果转化。
设立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浦东卫生计生系统切实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加重视科技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工作者创新社区综合改革排忧解难,进一步兴起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有利于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